一开标准计划,ai就发笑
最近抖音直播的时候,我说了一句很激进的话:
“谁开标准计划谁是xx”
这句话,引起很多电商人讨论,尤其很多支持我的粉丝也开始质疑我,贾真老师不实战了,不会开标准计划了,所以去开智能计划。
目前在坚持标准计划推广的,大多数都是老淘系电商人,多多和抖音的电商卖家基本没这个问题。
那为什么这么多老淘系,还在坚持建标准计划呢?
因为这是他们之前的“成功路径”,他们坚持的,未必是标准计划多么厉害,是不想他们这么多年积累的技术,没有用武之地。
实际上在我看来,标准计划跟智能计划,全站推广的区别,就是一个是用人的眼睛去看世界,一个是用上帝的眼睛去看世界。
有一句话叫:
“人类一思考,上帝就发笑”
举个例子,如果开标准计划去推剃须刀这个产品,你第一个考虑的是关键词,必须是包含剃须刀相关的关键词需求才精准。
第二个是人群溢价,给男性高消费人群更高的人群溢价。
但是在智能计划的ai看来,在五月份送礼的季节,会发现三十多岁左右的女性也会买剃须刀。
她们搜索的词和剃须刀没关系,比如 “520情人节礼物” 。
有了这个结果数据后,智能计划ai不会去思考其中的合理性,也不需要搞懂为什么这些人会去买剃须刀。
它只会基于这个人群成交反馈,基于这个人群在当下转化率比较高,就更多把产品推送给这个人群和这个关键词。
而且这些词可能是那些开标准计划的电商人,短时间没有意识到的,竞争出价也相对很低。
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时候,智能计划会出价的词,看起来很产品毫无关系,但是能成交,而且roi表现还不错。
开标准计划的电商人,只能用自己的眼睛,看到最红海的赛道和人群。
而智能计划的ai能像打开上帝视角一样,看到所有购买这个产品的可能性,不仅是不一样的关键词,还有不一样的渠道。
所以最终智能跑出的结果,往往会比标准计划更好。
就像现在抖音的算法系统,它在识别你喜欢什么样的内容,并不是像人一样,去理解你喜欢什么样的内容。
而是根据“协同过滤”算法,只要相似人群标签的人会喜欢这个内容,它不需要理解这个内容是什么,也能够准确的推送给这个人群。
同样,在淘宝平台的智能计划,我猜也会有这种“协同过滤”算法。
只要你这个产品在平台有成交数据,它就能很快判断出该把这个产品推送给什么人群,所以现在智能的冷启动数据量变得更低。
而且退一步来讲,哪怕你现在开标准计划,比智能计划稍微好一点点,也不值得你去开标准计划。
原因就是,时间成本会决定你做事情的效率。
一个运营如果开标准计划,一天能管理的数量假设是10个链接。
开智能计划或者全站推广,能管理的链接数量就是100个,甚至更多。
所以抖音和拼多多现在都下架标准计划,统一推进全域/全站推广后,哪怕你给1000个达人的短视频进行投流,只需要一个运营绑定达人后台,设置投产比目标即可,大大提高了投流的效率。
最后综上所述:
从结果导向,智能计划当下确实是比标准计划要普遍要好,大家可以对照组测试下,类似产品一个投标准,一个投全站智能推广,看投产和放量情况。
从过程导向,标准计划是从人类的角度来思考,智能计划是用上帝的眼睛再去看世界,就像和ai下围棋一样,这几乎是不可战胜的,人的逻辑思维没法和ai的结果推演对抗。
而且从平台角度去看,各个电商平台都放弃标准计划了,多多和抖音只有全站智能推广,只要设置投产目标和限额就行。
阿里刚出来的财报也明确说了,目前阿里的增长就是全站推广带动的。
所以,老的电商人要像张无忌练太极一样,学会“忘记”,忘记过去的技术越多,对当下电商新环境的理解就越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