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18贾真解读-目标,惯性和机会

2025-06-30 09:33:45 贾真 8

今年618落下帷幕,在收集了各种官方数据后,我来解读下今年阿里的618。

为什么要解读?对我们电商卖家有什么用?

其实作为我们这批,跟着阿里一起长大的电商企业,我们身上也沾染了太多阿里基因和文化,阿里现在的问题也同样是我们困境。

阿里找到的解决方案,也是我们这些淘系起来的卖家,需要去抄的作业。

在仔细看完各方数据后,我总结了三个关键词:目标,惯性,机会。

1、目标:上下同欲

从gmv到gsv(去掉退款后的gmv)的目标变化,带来连锁反应,之前的大促满减会带来大量凑单退款,付费推广会有秒拍秒退,这就是目标引导下的变形动作。

顾客也不想那么麻烦拍了再退款,但为了优惠没办法。

小二也知道这样做体验不好,但是为了kpi没办法。

商家也知道参加满减退款会增加,但是为了活动打标也没办法。

好的目标一定是“上下同欲”,目标对了,问题就迎刃而解。

改成gsv的目标后,顾客,小二和商家都围绕着买卖本身发力,而不是一个虚假繁荣的数字。

而简单就会带来高效,对应着结果表现,数据披露,今年618是近三年最大的增长,gsv数据涨了10%。

而且我关注这个目标调整,不仅针对618,是针对整个淘天集团的长期目标变化。

那我们就能理解,为什么之前万相台推广为什么秒拍秒退,因为万相台小二的kpi是gmv,而不是gsv。

而现在改成gsv目标,也就意味着困扰我们多时的投付费秒退多的问题,也可以被解决,商家可以放心大胆的投付费了。

映射在我们卖家公司内部管理,给运营设置绩效目标,如果设置gmv目标和利润目标,运营的动作会变化很大。

在业务初期,我们只关注增长,可以设置gmv目标,前期的市场地位就能带动长期利润增加,所以这时候给运营设置gmv目标提点,就是上下同欲。

但是如果市场格局已经稳定后,目标就应该变成“利润”,拼的就不是谁能跑更快,而是能活更久。

所以这时候给运营设置利润提成,就是上下同欲。


目标不仅要上下同欲,还要与时俱进。

我前天去一个电商top卖家,老板完全不懂运营,给运营定的kpi目标还是几年前的,至今给运营还限制“费比”,就是付费占比不能超过多少。

11111.jpeg

我拉了一下她几个店铺万相台的数据,投产都达到28了,她的运营还是严格遵守付费和免费占比的界限,不去放大付费的流量,这就是目标不能与时俱进的结果。

2、惯性:路径依赖

改一个目标,并不会带来立竿见影的改变,因为老目标会带来动作上的惯性。

所以阿里总裁家洛说:

“改目标最大的挑战,是克服之前目标带来的惯性动作。”

举个例子,电商卖家目标从低毛利定价,到高毛利定价的转变,你让做过低价的团队来做,几乎是不可能成功的。

原因是低价团队惯性动作,还是围绕着怎么拿免费流量,对发货单量有执念,思考的是怎么做大爆款,冲销量,做评价,投付费的目标也是为了驱动免费流量。

但实际上,只要你做高毛利定价,就几乎没有免费流量

动作目标围绕着怎么拿付费流量,定价不考虑转化率最大化,而是追求roi最大化,因为只有投产比高了,才能加大付费投放。

链接布局,也不再是一个大链接占了整店80%以上的销售额,高价很难做出大爆款,往往是做n多个链接,稳定持续贡献80%的利润。

我们上次义乌内衣电商企业游学,从低毛利打法,到高毛利打法很成功。

他们是从外面找了做高价的团队leader,用现有公司的通用货盘,在公司旁边单独弄了个办公室,实现20个人一年过亿的销售结果。

除此之外,淘天集团今年也主动去拥抱内容电商平台,去和微博、微信、支付宝、小红书,B站这些内容平台合作。

在这之前阿里一直想要自己做内容,但效果都不太好,其实本质也是惯性和路径依赖的结果。

第一个是总想在货架电商平台,做内容。

但实际大部分顾客只有想购物的时候,才会打开淘宝,在货架电商平台做内容有局限性。

第二个是货架电商做内容的惯性思维,总想把自己货架卖好的品,想办法赋予内容。

但实际上内容电商做好的品,是反过来的,在产品策划或者选款的时候,选那些天生有内容的品

所以我们淘系电商卖家,现在也要抄淘天的作业:

第一个是想办法把内容做到内容平台,做到全域,而不是只在淘宝光合平台发视频。

第二个就是围绕渠道去选品,而不是给货架卖的好的产品,想办法做内容。

惯性和路径依赖,不止体现在让做低毛利的团队做高价,也体现在让做货架的团队做内容,还体现在让做新客增长团队做客户沉淀。

还有个数据和表现,阿里今年618的增长,88vip和品牌会员贡献了很大的价值,存量市场时代,我们运营动作惯性目标,还要从做客户增长到做客户价值的方向改变。


3、机会:即时零售

从平台来视角看:

刘强东说:

“餐饮外卖平台消费者会有40%人,会买他们平台产品。”

阿里家洛说:

“淘宝闪购给淘宝用户活跃度,带来很大的提高。”

从个体的视角看:

我自己打开淘宝京东的频次,远远不及我打开外卖的频次。

从数据的视角看:

淘宝闪购上线6天订单量破千万单,到6月23日订单超4000万单,非餐饮占比75%以上。

阿里收购的饿了么+淘宝协同作战,产生了积极的化学反应,阿里零售生态布局终于可以大展身手。

从用户的视角看:

买应急百货占比最多,比如药品,雨具,充电线,酒水等等占订单的60%,其中送往11%的订单送往酒店,夜间订单占比25%


即时零售,看起来是目前国内电商最大的增量,也是传统电商平台的必争之地。

但即时零售的胜负手,和货架电商人做内容一样,不是把货架平台的产品,卖到即时零售场景,而是围绕即时零售场景,去重构产品。

当然即使零售目前看来也有局限性,并不是所有产品都适合即时零售,在我看来,即时零售的核心就一个字:急。

比如深夜送到酒店的酒水产品,可以设置套餐,不仅要带杯子,还要带骰子。

比如雨天送给顾客的雨伞,不仅有雨伞,还有鞋套+毛巾等等。

如果要找一个企业抄作业,当下最适合即时零售选品的企业,可能是日本的711。

因为711的购物场景,就是围绕用户下楼就能买的高频产品。

比如功能性饮品,便当和饭团,绑定早餐,午餐和夜宵三大场景,大部分的价格都很亲民,80%低于20元。

除了食品饮料之外,应急护理品,比如便携纸巾,旅行装的个护,单片面膜和小瓶装防晒等等,在711的销售都不错。

所以我思考,未来会不会出来个专门做即时零售的品牌,所有产品都围绕这个渠道和场景设计。

单价不高不宰客,产品质量相对稳定,可能毛利率不是很高,但是单量和客户粘性很不错。

好了,今天的贾真电商周记,就分享这么多。

从今年淘天集团618的三个关键词,目标,惯性,机会,让我们这批跟着阿里一起成长,具备相同基因的电商企业,从宏观到看到微观,从阿里的应对策略里找灵感,抄作业,穿越到下一个新电商周期。


加入108将
免费课程